校長心語

各位家長、同學:

  大家好!

  我是廖志成校長,十分榮幸獲委任為佛教志蓮中學的新任校長。藉此機會,我衷心感謝學校法團校董會的信任,讓我可以服務佛教志蓮中學;我亦感恩歷任校長的付出,為學校打造了一個穩固的根基。佛教志蓮中學自一九九八年啟辦,至今剛好踏入二十五周年,我可以在這個值得紀念的重要時刻加入學校,與全體員生及家長一同慶祝校慶,實在感到無比榮幸。

  學校秉承佛教「慈悲喜捨、信解行證」的精神,為學生建構愉快的學習環境,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及發展其潛能,全面培養學生的良好品格和健康的生活習慣,使他們能積極面對人生及裝備將來投入社會。我期望能夠與各持分者攜手合作,持守辦學理念,培育學生成為「有自信、懂自重、能自律、可自立」的年青人。

  對學生來說,過去兩年的學習生活實在充滿挑戰。高中學生由全日制轉變成半日制的校園生活,而初中學生則鮮有機會經歷全日制的中學生活。在這特別的情況下,學生的課堂學習、動手實作、課外活動、個別訓練及工作實習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。學校將努力在抗疫與復常之間取得平衡,一方面配合校園健康指引,執行所有防疫措施,另一方面循序漸進地讓學生得到適當的學習、實作、活動和訓練機會,並且重新掌握生活的規律和節奏。

  近年來,香港在經濟及科技方面均迅速地發展,社會對年青人的期望及僱主對員工的要求亦相應地出現很大的轉變。為讓學生能緊貼社會發展,保持競爭力及融入社群,學校會致力培育學生良好的價值觀和態度,鼓勵他們主動學習新知識和技能,擴闊他們的眼界和視野,並為學生開拓多元化的出路。

  最後,我希望以校歌中的數句歌詞來勉勵同學 — 「不畏懼、不顛倒,勇往直前求向上,修養我心,愛顧別人,成為社會棟樑」,無論面對任何困難和逆境,大家都要迎難而上,做好自己,將來定必可以立足社會,成為有用的人。

 

廖志成校長

幸福非必然 珍惜今擁有

  由去年至今,相信大家都無法預計到,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下,學校停課、企業停工,過去頻繁穿梭各地的航空旅運等交通亦要停頓,不少繁華鬧市亦變得靜寂……種種這類消息於過去的一年,經常出現在各個媒體報導中,不論性別、年紀或背景云云,人人都有機會成為病菌病毒攻擊的目標。新聞每天公布的數字,其實並不單單只是一個數字符號,背後所代表的正是每一個正在為自己生命搏鬥的人,代表著每一個家庭。他們祈望的,只是簡簡單單的見到家人齊齊整整共聚寶貴的時光。平常簡單的相聚,本是觸手可及的,然而在疫情的陰霾下,幸福不再必然,猶幸在各界共同的努力之下,於執筆這天已漸趨平穩。

由於疫情的關係,同學上網課機會多了,待在家的時間長了,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亦相應增加,自自然然磨擦亦會不時發生。然而磨擦亦能作為互相了解的催化劑。因為磨擦而知道對方的要求與底線;因為磨擦而知道自己的不足與缺乏,因為磨擦而知道彼此的關懷與包容。曾經聽說過:「記住別人的好處,叫感恩;忘記別人的不好,叫寬容。懂得感恩與寬容,才會生活得快樂。」人生不過數十載,滿打滿算或許是三萬來天,未來的事無人知曉,但今天的事則可由自己掌握,握著家人的手,以感恩與寬容的心去掌握著自己的當下是最幸福的。
  現今人與人之間,因為戴著口罩而遮蔽臉上的笑容,但那一片的有形隔膜卻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,大家不再單以他人臉上掛著的表情去判斷,而是去真正了解他人內心的想法。曾經聽到有位老師說:「同學笑笑拍照啦,老師會感受到你們口罩後的笑容。」理解大家眼神間流露最真摰的情感,讓我們得以反思,有否用心去理解他人心中的想法,有否摰誠摯真去表達自己的情感,有否去珍惜那隨手可得卻又得來不易的幸福。

抗疫一年,大家留在家中的時間多了,經常陪伴在側的不一定是朋友,不一定是同學,不一定是老師……但,一定是一直陪伴在側無私為同學付出的家人。所有的遺憾都能彌補,惟有人生的遺憾,只要留了,便成永遠。珍惜當下,感恩所得。
  願與同學共勉!


伍日明校長
2021年6月